塔羅牌中的三國英雄(第三卷)

塔羅牌文化

塔羅牌中的三國英雄(第三卷)

第十三位 死神 司馬懿


死神意味著終結,是一切事情的結尾,就像《黑客帝國》的那句廣告詞: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 end。(萬事有始必有終,又譯:出來混,早晚要還的)。終結並不意味著結束,往往還隱含著新的開始。


三分歸晉,儘管司馬宣王沒等到孫皓來降的一天,但他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國終結者,其餘司馬家的小輩不過拾其餘蔭,不足為論。

三國既沒,晉朝初興,暗合了死神牌面。不過說實在的,我對晉朝實在沒什麼好感,這個從一開始就暮氣沉沉的國家毫無新朝氣象,無怪很快就被北方少數民族兄弟趕到了長江南邊,然後被一個號稱漢室宗親的劉裕捏掉了,不過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。


第十四位 節制 荀彧


節制意味著自我約束,平淡,也充滿了對承諾的期望。


荀彧是個沉靜內斂的人,時人評價他“持心平正”、“謙沖節儉”、“德行周備”,在他身上幾乎感覺不到身處亂世的激情,所餘的惟有淡泊與持成。他不像郭嘉、賈詡等人一樣光芒四射,但那種“非正道不用心”的恢弘氣度卻是別人所無法比擬的。


他不留財,俸祿賞賜都散給族人;他也不居功,曹操先後十幾次要授予他三公之位、封給食邑,都被謝絕了。功名利祿對荀彧來說,全無意義,他只是在作自己認為是正道的事,如此而已。這位曹操幕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每次建言之後,即退至幕後,悄然無聲。


然而誰也沒料到,這個當初提議奉天子於許都的荀彧,最後卻成了曹操授九錫的反對者。原來在他心中,一直默默地懷著對漢室的忠誠,並真心期待曹操能成為匡扶之臣。這份理想深藏在荀彧心裡,竟然連曹操都沒有發覺。


兩人之間的矛盾最終以一種帶著濃重墨色的默契解決了。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盒,荀彧服藥自盡。整個過程沒有激烈的辯論,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抗爭,甚至沒有一個悲壯的自殺方式,荀彧承襲慣常的低調,安靜地結束了自己的人生。


臨終之前,他將自己以往的文稿條陳一一焚燬,不打算讓這些流傳於世。這個一生內斂的人,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未曾留下一句臧否的話語,


不知道為什麼,每次看到這一段,我總是聯想到周總理,想到那疊未著一字的白紙。


第十五位 惡魔 賈詡


“惡魔“缺乏道德觀念,也沒有原則,它意味著隨性的放蕩、個人主義以及狡黠。它往往誘惑人們,激發出他們內心陰暗面的慾望。

賈詡這個人沒什麼道德上的束縛,也沒有理想或信念的鞭策,連命運似乎都與他無關。他是亂世之中一個無拘無束的人,憑藉著自己的才智在險惡的政治漩渦裡飄來飄去,卻片葉不沾身,最後悠然做到了三公之位,活了七十多歲,還得以善終。


不得不承認,賈詡的智謀是驚人的,那是一種惡魔般的智慧。苟活於亂世對於普通人來說,不算難事;但對於一個時刻處於政治大潮的高位者,卻需要無比的狡黠才行。


只因他一句話,李傕、郭汜反攻長安,敗布殺允,萬千民眾復陷兵燹,天下由是大亂;也因他一句話,天子得以逃出生天,成全了“挾天子以令諸侯”的曹孟德。眾謂曹軍不能追,詡謂可追,結果曹軍大敗;眾議袁氏強盛,唯獨詡勸投曹,數月以後,遂有官渡之戰。那種直指人心的可怕洞察力簡直就如同惡魔賜予的一般。


有意思的是從賈詡的仕途履歷中,我們看不出他有什麼抱負,也不知道他有何信念;他由董至李,由李至段,由段至張,再由張至曹,輾轉之間所求的不過是“家與身必俱全”,所行的不過是“救命之計”。即便是在後期,他也不跟高官顯貴來往,低調生活;連曹操咨詢他繼承人人選的時候,賈詡也不肯直接了當地表達意見。或許這就是他苟活於亂世的秘訣所在吧。


賈詡的這種風格後人多有惡評,連時人都對此不屑;甚至在賈詡位列三公以後,孫權還嘲笑魏國舉人不當。


“闔家平安,大小團圓,此生足矣”


這個擁有惡魔般智慧的男人也許會這樣回答。

 

第十六位 塔 董卓


塔的牌面上畫著一位國王,他被雷擊中,正從高塔上摔下來。這是一張不吉利的牌,象徵著過於極

董卓無論在正史還是演義裡,都是個十足的暴君,他的殘暴行徑令所有同時代的人都為之震驚。這個體形肥碩的傢伙似乎完全不知道何謂節制,把人性殘酷的一面表露的酣暢淋漓。最終這種暴虐讓他眾叛親離,走向毀滅。呂布的叛變雖說是有美人計的緣故,董卓扔出去的那一戟可也起了不小的影響。


但是,莊姜曾經這麼評價董卓:“他可以說是三國裡最幸福的人了。天下第一美女被他睡了,天下第一名馬被他騎了,天下第一高手被他收了。”仔細想想,確實也是,董卓這一輩子完全由著自己性子暴虐胡來,想殺誰就殺誰,痛痛快快,最後作孽作到了頭,也是一刀剁下,死的痛快。


老天真是何厚董卓,何薄孔明吶。

 

第十七位 星 陸遜

星星是清新的希望之光,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憧憬,是天生的樂天派。

希望之星永遠出現在危難之間,受命於敗軍之際,挽波瀾於既倒,扶大廈於將傾。諸葛亮是這樣,陸遜也是。《三國誌》裡,身為人臣而單獨立傳者唯有二人:一個是諸葛亮,一個就是陸伯言。兩個人是蜀吳山嶽之鎮,維繫著一國興衰。

不知道為什麼,陸遜在我心目中始終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大男孩,瘦弱但是聰明,戴著一副厚厚的眼睛,彷彿哈里波特一般——儘管他在成名的彝陵之戰時已經三十九歲,並且活到了六十二。大概是陸遜的遭遇實在太富有戲劇性了,讓人情不自禁地朝著最有趣的方向去想像。


其實不光我這樣想,關羽也是這樣想的,劉備也是。在他們這些人眼中,陸遜這樣的年輕人根本不值得一提。結果他們錯了,兩員沙場老將以自己的性命、荊州以及數萬蜀漢精銳,成就了這個不顯

強大的敵人、命懸一線的國脈、臨危受命的年輕將軍、奇跡般的反擊以及漂亮的大逆轉,彝陵之戰幾乎囊括了一切能打動人心的要素。一場壯麗大火托起來的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東吳之星。幾乎在一瞬間,陸遜成為了一個傳奇。

諷刺的是,這位東吳之星也如同逆位“星星”所預示的那樣,在隨後的歲月裡空有理想卻經常遭遇打擊,在反覆的猶豫與拖拖拉拉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。這位晉陞為大都督的星星在彝陵之戰以後,就陷入了與曹魏在江東的漫長拉鋸戰中,儘管勝多敗少,可惜都了無價值,一直在原地踏步;而在東吳內部,孫權也逐漸變的多疑殘忍,可憐陸遜沒張昭直言的膽子,只好私下裡與潘睿抱頭痛哭。希望之星的風采,已經是黯淡之極了。


可惜。


第十八位 月 魏延


“月”象徵著源自於內心的不安,不安定,亦隱藏著虛偽與背叛的可能。


魏延是個苦人,他這一輩子就是在被人懷疑和猜忌中渡過的。


他初次登場荊州城,砍死守門守衛要獻城給劉皇叔,誰知道人家不領情,撥馬去了江夏,魏延只好灰溜溜地逃去了長沙。他二次登場如法炮製,一刀砍翻韓旋,救了黃忠,開城投降。這次劉備倒沒拂他的意,把長沙接管了。可這位大功臣卻被諸葛亮一把拿下,喝令要斬,理由不過一個“事主不忠”的借口和腦袋後面的一塊反骨。


從此以後,魏延雖然成了蜀漢軍中一員大將,可這員將卻從來不受重用。粗粗算來,蜀軍名將裡,屬他被派去使詐敗之計的次數最多,這擱誰的頭上,都是一件添堵的悶事。嗣後蜀中大將相繼凋零,馬超、趙雲相繼辭世,魏延還是沒迎來他的出頭之日。諸葛亮高高在上,還是不待見他。細讀

傳說上方谷一戰中,諸葛亮本來打算連魏延帶司馬懿一併燒死。只是這招實在太過陰損,後來被毛氏父子給刪了。我對毛本腹誹頗多,唯獨這一段覺得處置得當。不為孔明名譽計,實在是為文長鳴不平啊。


當日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,日後必叛。這“日後”一下子就拖到了二十幾年。南鄭城前那三聲“誰敢殺我”,想來是魏延壓抑一生的委屈終於得以舒張…………然後他就被馬岱砍去了腦袋。


當叛不叛,不叛卻叛,落得個身首異處,真是個苦人,苦也苦也。

第十九位 太陽 孫策


“太陽”是生命之本源,牌面洋溢著青春活力,充滿熱情的進取精神,一如太陽本身。


為了配這張牌,我想了很久。三國之中,名將有之,謀臣亦有之,但他們大多身懷心機思慮深重,對陣單挑的時候莫不是怒眼圓睜牙關緊咬,實在不夠陽光。仔細想來,能配得上這張牌的人實在是鳳毛鱗角。


唯有一個人,小霸王。

別的不提,單就孫策與太史慈一戰,就足堪“陽光”二字。兩個人都是意氣風發,從一開始就顯出陽光少年本色。這邊眾將苦勸不住,孫策偏要去觀覘劉繇營寨;那邊劉繇嚴令不聽,太史茲偏偏要跳將出來去擒孫策。


於是兩個虎頭虎腦的彆扭小孩各自甩脫同夥,迎頭便來戰。兩人正值年輕,精神頭十足,於是這一戰打的當真是神采飛揚。一邊兵器相磕,一邊嘴裡還互鬥。這罵既不是諸葛亮罵王朗式的直白,也不及張飛罵呂布式的狠毒,而是全然屬於少年人式的楞頭與好勝。

“那個是孫策?”

“你是何人?”


“我便是東萊太史慈也,特來捉孫策!”

“只我便是。你兩個一齊來並我一個,我不懼你!我若怕你,非孫信符也!”

“你便眾人都來,我亦不怕!”


何等直爽,何等坦蕩,哪裡是生死搏殺,分明是天真爛漫。


甚至到了第二日,兩個人還各執彼此的小戟兜鍪,列陣叫罵:“太史慈若不是走的快,已經被刺死啦!”“孫策的頭在這裡哦!”活脫脫兩個孩子神氣。


恐怕在場諸將見了此情此景,都已忘記了勝負之爭,而是俱各搖頭歎息,心中暗道:“年輕真好啊……”


第二十位 審判 羅貫中


“審判”源自於聖經中的最終審判,意思是當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,將會有一個審判之日,屆時所有在地球上生存過的人,都將在這一天接受公正的判決與評價。


適合這張牌的人,也只有羅貫中一個人了…………


雖然羅貫中一貫擁劉反曹,但若沒有他的如掾大筆,只怕三國也會如其他時代——比如五代十國——一樣,被歷史的塵埃逐漸淹沒,不為人知,這世界上也就少了許多的樂趣。

總之,還得謝謝羅貫中,為他在這塔羅牌中安排一席之地。


第二十一位 世界 所有三國的愛好者們


“世界”意味著完滿、圓融,一切事情都得到了合適的解決,達到一個調和的境界。

每次看罷三國,掩卷卻難掩心潮彭湃。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我們這些身處一千多年後的讀者審視奔騰洶湧的時光洪流,已能俯瞰英雄一生沉浮,古國幾朝興衰。也許,《三國演義》電視劇的片尾曲更能準確地表達出這種心情:

暗淡了刀光劍影,遠去了鼓角爭鳴。
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。
湮沒了荒城古道,荒蕪了烽火邊城。
歲月啊,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。
興亡誰人定,盛衰豈無憑。
一夜風雲散哪,變幻了時空。
聚散皆是緣,離合總關情礙。
擔當生前事,何計身後評。
長江有意化作淚,長江有情起歌聲。
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,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。

塔羅牌